“教育永远在路上,让每个孩子成为闪亮的星星,照亮属于自己的天空。”
(一)
8月26日,贵阳一中秋季开学教师提升培训进入第三天,内容既有振聋发聩的思想引领,也有接地气的教学技巧支招。
上午请到的专家是贵阳一中杰出校友、硕士研究生、大学教授,曾任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贵州省文联主席、省文史研究馆馆长的著名学者顾久。他培训的专题是“从教育不像‘工业’谈起”。
顾久教授讲座开始,先抛出一个问题,人生究竟有没有意义?海德格尔认为人是被迫来到这个世界,每天都在走向死亡,似乎逃不出这种结局。所以人是悲哀的存在。但另一方面,生命的有限又激发了人更多的创造力,人又可以自己赋予它意义。这就是“诗意的栖居”在这个世界上。随后他举了西西弗斯的故事,这样一个看似徒劳却不惧命运的抗争精神,是人类永不妥协的精神象征。
随后他谈到,现在社会教育仍未摆脱“工业化”的印记,以至于有人认为:“我们把机器制造得越来越像人,却把人培养得越来越像机器”,这不仅制约着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而且导致经济社会转型面临危机。特别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思考教育的意义,思考培养学生的方向。这是教育的灵魂拷问。他提出了学生不应该像生产线上的螺丝,被随意的改造,被模式化的打磨。应该把“学校工厂”变成 “学习村落”,每个学习者都可以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校可以帮助他们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和相互匹配的导师,推送适配的学习资源,提供精准的学习支持。学习方式应该从“学以致用”到“用以致学”,更加重视每个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他们在解决问题中学会解决问题,在做事中学会做事,成为能够适应未来复杂挑战的人才。
(二)
下午由本校的两位教师和大家交流分享教育教学经验。
首先培训的是贵阳一中党委委员、副校长,贵阳市优秀共产党员,贵阳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贵阳市中青年科技骨干、正高级教师陈章义。他培训的专题是“立德树人”。主要和大家探讨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新动向,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新发展。
陈章义副校长说,学生思想阵地不被我们占领,就会被其他人占领。西方国家对我们的文化思想的渗透,必须警惕。学校德育工作的成功开展,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重要,所以设立合理、有成效的德育课程,全方位的对孩子进行德育非常关键。我们教育者对“立德树人”这四个字一定要有敬畏之心,才能给孩子正确的思想引导。他提出德育的八大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面向人人,终身学习,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融合发展,共建共享。还指明了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一个总体目标,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六个具体目标,六方面改革。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5月2日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陈校长具体的举例说明了怎样将这些目标落实到我们日常教育教学中去,让大家对“立德树人”的内涵和外延有了全新的认识。
(三)
另一位培训的是贵阳一中语文教研组长、全国优秀教师、市名师工作室负责人、高级教师王小月。她培训的专题是“‘走心’讲道理”。
王小月老师以文科思维,对“走心”两字进行解释。走心等于 “用脑”,但又不止于“用脑”,更准确的说法是“用心”,“用情”。她以这个词串联整个演讲。通过自己和学生间的故事,说明“德育”的重点是用自己真心努力去营造爱的教育,通过“走爱心”“ 走匠心”对我们的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开展。
听完三场演讲,大家感受颇多。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更是一个宏大的工程,没有孤勇之气,是不可能触摸到教育的真谛,更不可能将诸多思想落实到位。愿我们每一位一线教育工作者,都有一颗平常之心,未来已来,顺势而为。
陈章义副校长讲座
顾久教授讲座
李华荣校长介绍顾久教授
王小月老师讲座
撰稿:信息科研处余振南 龙圣武
图片:信息科研处张翔
编辑:李游佳
审稿:龙圣武顾睿李莉
审核: 李莉
上一篇:《数学学科高考评卷及其启示》专题讲座
下一篇:疫情防控不松懈 宣传教育要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