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位孩子的良好发展都离不开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进、共育。在家庭教育过程之中,许多家长朋友积极分享自己的教育感受以及教育智慧,读来沁人心脾,发人深省。我校联合德育报共同举办贵阳一中第一届家长教育心得书写活动,好文频出,佳篇不绝。我们特意在此进行分享,希望以此促进更广泛的交流,引发更深入的思考,家校“合力”,心心相印,携手共筑美好未来。
——引言
陪伴成长,和“熊家长”说NO
贵阳一中2022届家长李仕魁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直都是每位家长的夙愿。因此我们在不断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同时,也在不断向孩子施加压力,我们希望在这种压力之下,孩子们能够早点明白自身肩负的责任和未来竞争的残酷,“别人家的孩子”成了我们口中最常用的词汇。殊不知我们也慢慢变成了孩子们眼中的“熊家长”,打着“爱”的名号,肆意打击,吹毛求疵,我们和孩子们的距离越来越远。
一、自我审视,学习做合格家长
我们在要求孩子成为优秀学生的同时,也需要自我追问一下“我是合格家长吗?”“如何成为优秀家长?”虽然每天为了生计,我们需要四处奔波,需要劳心工作,但是在辛苦工作之余,我们也需要学习如何做家长。物质条件固然重要,但精神影响也不容忽视。家长面对工作不抱怨,遇到困难不泄气,便是给孩子树立了最好的榜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孩子也会逐渐具备应对各种挫折的勇气。
二、剖析得失,不以分数论英雄
每次考试,我们都希望孩子取得好成绩,关注分数本身无可厚非,但“成绩优秀就奖励,成绩不好就指责”的做法却未必可取。长此以往,会在无形中让一些孩子患上考试恐惧症。作为家长,我们也需要明白考试的目的是什么,让孩子理性面对各种考试的成绩,不以分高而沾沾自喜,不以分低而灰心丧气。只要没有拿到满分,都说明孩子在学习中存在问题,引导孩子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应试心态和答题习惯等方面分析可以改进的途径和方法;教会孩子在横向比较的同时也要学会纵向分析,学会肯定自己的努力和付出。
三、静待花开,教育是慢的艺术
台湾著名成功学大师黑幼龙先生曾经在谈及家教心得时指出“养孩子就像种花,要耐心等待花开”。其实在对待孩子学习的这件事情上,也是如此,教育也是慢的艺术。就拿中考来说,不少家长一进初三,为了让孩子不在上学的路上因为赶车而耽搁时间,就在学校附件租房陪读。这种做法自然有可取之处,但做这种决定之前要跟孩子沟通,听听他们的想法,是否确有必要。不然有时候会适得其反,举家陪读“营造”了紧张的备考氛围,会在无形中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反而影响学习效果。繁重的学习之余,陪孩子散散步,聊聊天,看看电影,都是不错的选择。
不要把孩子当成我们的私有财产,随意指责;不要把我们的梦想强植于孩子身上,期望过高。学会做智慧型的家长,陪伴孩子成长,坚决和“熊家长”说NO。
德育报刊登贵阳一中家长心得
德育报高中生家长宝典
上一篇:“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
下一篇: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我在贵阳为网络安全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