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苾园领军】跟着袁老师学习如何有效运用“心理格板”
12月1日上午,贵阳一中教育联盟袁章奎领军教师(第三次)集体研修活动在贵阳一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心举行,袁章奎领军工作室成员及原袁章奎名师工作室学员参与,活动由袁章奎老师主持。
工作室成员分别作了简短的自我介绍后,袁章奎老师分发了期刊书籍和心理格板小物件装置工具。
袁章奎老师分享了主题为《如何设计价值生涯指导讲座》的设计思路,分别从家庭塑性、培养兴趣、价值养成、探索社会、个性发展五个方面展开讲述,强调开展讲座时可以选取一些典型案例,结合心理学理论展开讨论,引发听众思考。
随后,袁章奎老师就家庭心理格板的相关理论知识展开,指出,通过格盘呈现家庭的结构和关系,看到个体在家庭中的位置和关系,看到家庭成员间互动和沟通的模式,觉察平时忽略的部分。既有利于促进来访者的反思和改变,也有助于咨询师思考和推演各种假设。袁章奎老师从心理格板的设计原理、小物件的颜色和形状含义、小物件的操作技巧、典型案例的解读等方面进行详细分享,帮助成员对心理格板有大致了解,鼓励成员深入学习心理格板技术,并运用到学校学生心理辅导中,使其成为心理辅导的有效辅助工具,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紧接着,贵师大心理学院研究生张珊珊就心理格板技术的操作体验进行分享,张珊珊提及心理格板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看到——面对——接受——学习——放下(转念)——转身——未来,辅导者可以按照该流程进行工作。解读时常用的话术是:“看到/听到/感受到/......你能说一下吗?”这些话术可以让辅导者在辅导中避免先入为主,使其与来访者保持在安全距离。解读时第一层是关系层,第二层才是感受,解决问题不等于达成目标,所以还有进行最后一层,即系统动力层的解读和工作。张珊珊还就心理格板解读六大方向和三大层次展开分享,通过来访者选取小物件的颜色、大小、意象和小物件摆放的朝向、位置和距离等解读来访与辅导目标之间的关系,通过触摸代表问题或创伤物件,与联想到了的人或事分别对话,辅助自然冲击疗法拍打身体,表达情绪,与其对话。当信念发生松动时,调整小物件位置,找到解决因素,从而达到心理辅导的目的。另外,不同念头(情绪)的转变需要时间,在与辅导者工作时需强调在转化的过程中接纳一切。
最后,工作室成员就心理格板技术的运用和小物件的开发与创新展开交流探讨,并就如何与心理辅导、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进行思维激荡,还提出可以丰富小人偶的数量、装饰和表情,以给来访者更多选择。同时,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添加上十字四分线融入沙盘和绘画技术中的空间解读能更多发现来访者作品背后的心理因素。
活动中,为增进工作室成员学习成长意识,袁章奎老师向全体成员赠送了刊登有袁章奎老师组织编写的《贵州省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全文的《贵州教育》2023年第10期期刊、《父母大学落实实操手册》和《中小学心理辅导》杂志样刊,鼓励老师们学以致用,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通过此次集体研修活动,有效凝聚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大幅度提升了工作室成员对讲座设计和心理格板技术的认识。会后,袁章奎老师就下一次工作室工作和研修活动进行细致安排,带领工作室成员参观上期蔬菜种植成果。
图文|袁章奎领军教师工作室
编辑|周嵘林
一审|袁章奎
二审|赵爽
三审|巩国忠 张忠华
上一篇:师生一起“宪法晨读”!
下一篇:【苾园荣耀】贵州第一!奖牌11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