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少年班】首期家长讲堂:中国大坝工程师的成长之路
三月春深,报告厅里涌动着科学的暖流。3月13日,贵阳一中迎来了一场特殊的“家校聚会”——贵州省丘成桐少年班首期家长讲堂。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一位既熟悉又特殊的九1班郭圣易同学的家长——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分院副院长、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专家郭法旺。这位与大坝对话三十载的正高级工程师,以“知行合一:中国大坝工程师的成长之路”为主题,为少年们带来了一场科技报国的专题讲座。
初中部年级组长徐海老师担任活动主持。贵阳一中教育处主任鄂芳、副主任袁泽亮,初中部教育处主任李守志、副主任曾文成,全体班主及多位教师参加活动。
活动伊始,徐海老师代表少年班全体师生向郭法旺副院长致欢迎辞,家长讲堂旨在加强家校共育,充分发挥家长们的职业资源优势,为同学们拓宽社会视野和前沿知识,以过来人的身份为同学们提供生涯规划参考,期待郭法旺副院长以学生家长与行业专家的双重身份,既传授专业领域知识,又分享求学经历和工程实践中的社会经验。
与大坝对话的人
郭法旺副院长首先从专业视角阐释大坝工程的科学内涵,系统介绍我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成就,并勉励少年班学子以数理专长投身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践行科技报国使命。
三十年光阴的故事
在核心分享环节,郭法旺副院长以“三个十年”的人生轨迹为轴线,完整呈现其"成学—成业—成人"的进阶历程。谈及“成学”阶段,既展示其中学时期取得的优异成绩,亦坦诚分享青春期的成长困惑;在“成业”篇章中,他生动再现团队“与洪水赛跑”的惊险时刻,强调“工作质量决定生活质量”的职业信条;关于“成人”要义,他则结合人才选拔的实践经验,任何单位都希望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德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深刻阐释道德品质的核心价值,并援引英国哲学家罗素的智慧箴言“求事实之本真,怀容人之雅量”引导同学们建立科学理性的人生态度。
少年当有鸿鹄志
面向未来人才培养,郭法旺副院长为少年班学子勾画“三级目标”发展蓝图:以学期为单位的近期学业规划、以高等教育为指向的中期发展目标、以事业成就为导向的远期战略定位。最后,以“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作结,殷切寄语青少年珍惜韶华,矢志成为“心善良、行努力、爱科学、勇追光”的新时代科技领军人才。
聆听大坝心跳的少年
活动现场反响热烈,专题讲座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圆满落幕。同学们既为郭法旺副院长青春轶事会心莞尔,更为其家国情怀肃然起敬。同学们纷纷感叹,卓越科技人才的成长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素养,更须秉持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胸怀“国之大者”的责任担当,以及“心正行端”的品格修养。
【九2班 张萸文】
有幸聆听这场精彩讲座,郭叔叔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卓越的专业成就,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成长、奋斗与理想的深刻启迪,我受益匪浅。
郭叔叔的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他始终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朝着目标奋勇前行。从普通学子到清华大学博士,他用行动诠释了天道酬勤的真谛。在工程实践中,面对新技术的应用瓶颈,他带领团队扎根一线,经过数据的采集、分析与模型的构建、模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讲座尾声,郭叔叔结合自身经历,为我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作为丘成桐少年班学生,我们应志存高远,明确目标,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无论是学业还是做人,勤恳耕耘,方能收获。
【八1班 毛炫凯】
讲座上,郭叔叔讲述的一段学习经历令我印象深刻:他免试入学当地重点高中,却因逆反心理,不肯按部就班学习,致使成绩一落千丈,但他始终保持着清晰的目标和强大的执行力。郭叔叔的这段经历,让我产生了很多共鸣。身为丘成桐少年班学子,我也难免有时固执自恃。郭叔叔以自己如今的成就告诉我们:“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脚踏实地,亦行亦乘风!
此刻我忽然懂得,原来成长本就是一场与自己的博弈。那些看似叛逆的浪花下,始终奔涌着向海的渴望;那些固执的棱角里,或许正藏着未来劈开顽石的锋芒。"虽九曲而不悔",这六个墨字穿越三十载光阴,此刻正落在我记满导数的笔记本上,化作一叶待发的舟。
【七1班 刘礼淳】
郭老师在台上讲述着他的人生和工作经历,三个部分依次娓娓道来,尤其着重介绍了他的思考过程。逻辑之清晰,甚至有点像 AI 生成一般!可当你这么想时,郭老师又会用生动质朴的语言彻底反驳这一观点。因为AI没法写得如此朴素生动啊!静静聆听,渐渐着迷。
接下来,郭老师又用自己“选拔人、使用人、培养人、考核人”的种种经典例子,向我们说明了三条道理:“道德品质最重要”“所谓管理,不是管人,而是成就人”“发挥团队力量”。散场时,听见两个同学在争论:一个说郭老师像行走的SWOT分析模型,另一个却说他是会讲故事的孔子。而我忽然明白:原来最高级的管理智慧,从来不在云端,而在那些带着体温的故事里。
此刻报告厅的玻璃幕墙上,正流淌着金色的夕阳。那些关于品德的隐喻、关于成长的方程式,都化作点点光斑,落在少年们的肩头发梢。或许十年后的某个午后,当我们在工作中焦头烂额时,会忽然想起这个春天听到的种树哲学——原来最好的管理,就是把自己活成让团队向上生长的阳光。
此次家长讲堂是丘成桐少年班家校共育的重要探索,通过整合优质家长资源,成功搭建更多元广阔的育人平台。当家校教育的清泉汇入社会实践的江河,当父辈的足迹照亮少年的求索之路,那些关于责任与创新的思考,终将在不远的未来,浇筑成支撑起共和国脊梁的科技丰碑,指引其在科技创新等前沿领域谱写属于新时代的华章。
撰稿 | 初中部学生会 九2班 谢运清
图片 | 初中部学生会 九1班 张丁睿嘉
编辑 |李游佳
一审 | 李守志
二审|赵爽
三审|张忠华 谭美金
上一篇:深化校地协同 共育教育英才 ——贵州师范大学与贵阳一中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签约仪式成功举行
下一篇:智启新章春作序 深耕育人志为帆 ——贵阳一中召开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开学教职工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