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阳市全体高一语文教师参加了贵阳市教科所主办、贵阳一中承办的“2021年统编教材第六单元探索”线上教研活动。贵阳市教科所教研员訾慧老师进行开场介绍,我校高一语文教研组备课组长赵楠老师主持本次活动,包春华老师进行“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讲座,陈畅老师展示了一堂“学习之道”观摩课。
赵楠老师主持教研活动
1、三“圈”引领,高屋建瓴
新教材的四大要件对语文学科教学内容有了更明确的规范,那教师的个性、教学的张力如何体现?
赵楠老师介绍“三圈”理念
针对新课改中的这一困惑,赵楠老师借鉴杭州师范大学王崧舟教授的“核心圈法则”,高屋建瓴地提出了语文新课改中的三“圈”理念,即承载本节课语文核心价值的“核心圈”,包含文本蕴藏的丰富多元的语文因素、教师个人风格偏好、学生语文兴趣、课程改革的多元取向、学校文化的柔性引领、社会风尚的潜在影响的“辐射圈”,及由教师个体创生,且信息源来自文本以外的“外围圈”。以三“圈”为引领,展开教研探讨活动。
“三圈”理念在本单元中的指导运用
2、明学习之道,辨方法之理
教研活动第一时段,包春华老师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进行了以“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为课题的讲座。
包春华老师讲座
分别从“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情境任务”“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学习过程”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指导。
包春华老师介绍“教材依据”
在“单元教学设计”及“单元学习过程”的指导中,包老师提纲挈领地提出本单元的双线组元,层层深入地分解了单元学习任务群,即“初悟学习之道”“立论有理”“立论有据”“行文有格”“论证有法”“论述有力”“思辨写作实践探究”等七个学习任务,条分缕析、纲举目张,具有指导性与易操作性。
包春华老师介绍单元学习任务群
3、同是花开百日红,“学习之道”古今通
教研活动第二时段,陈畅老师展示了“同是花开百日红,学习之道古今通——《劝学》《师说》学习之道思辨探讨”观摩课,引导学生假借《劝学》《师说》中的思辨逻辑,学会有针对性地提出观点、有效地进行分析论证,学古鉴今,助力情境写作。
陈畅老师观摩课进行中
启发学生对《劝学》《师说》中的“学习之道”、论述思路、论证手法了然于心,运用于文,以“思辨”的钥匙,开启写作大门,步入美轮美奂的语文殿堂。
本节课基于“以语用学习为取向”的新课程评价标准,立足于“探讨课文《劝学》《师说》,求同辨异,统整观点的针对性及论证的有效性”这一“核心圈”,围绕“联系最近发生的生活事件,学会正确表达观点,提供认识,能有针对的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一“辐射圈”,以“学习正确归因”的“外围圈”为支撑,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分析、解决问题,以提升思维品质,培养正确的学习观。
4、以研促学,以评促教
讲座及观摩课结束后,贵阳一中郁翔老师、傅念飞老师,贵阳市第十中学杨夏老师、贵阳市第十二中学江敏会老师、贵阳市教科所教研员訾慧老师进行评课议课,对本次教研活动的引领作用给予肯定,并提出了切中肯綮的宝贵意见。
郁翔老师指出,陈畅老师本节课最大的优点是教学过程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对学生的引导循循善诱,综合运用启发式、合作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探究设置的问题,学生积极专注、参与度高。其中课堂开始时学生表达的观点与课堂结束时学生呈现的书面语段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傅念飞老师提出,陈老师本节课设计巧妙:一是读写融合、以读促写;二是情境设置巧妙,始终带着学习任务,使教学自然而然地发生,设计缜密;三是环节设计、课堂推进巧妙。步步推进,使学生思维品质得到提升;四是这是一节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课。无论是学生的参与度还是情境的真实性,都体现出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以研促学,以评促教
杨夏老师说到,包春华老师的讲座引人深思,围绕本单元核心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分解论述能力的培养教学点为“立论有理”等五个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都依据文本之间的逻辑、文本本身的特征来进行螺旋式的教学,这有助于学生在综合的学习中实现螺旋上升。在这样的指导下进行单元教学的任务实践,统整了目标、任务和评价,使整个学习任务活动的目标明确、行动一致、理论和实践对应,形成教学合力。由此可见,一中的顶层设计的针对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别强。
江敏会老师认为,本次教研最令她眼前一亮的部分是“核心圈法则”的设计思路,从“核心圈”入手立足教材,通过“辐射圈”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事件,最后再到“学习归因”的外围圈,以这三个维度来开展教学,颇具指导意义。
訾慧老师进行总结:贵阳一中本次教研,无论是主持、讲座、上课、点评都表现出较高的专业水准,老师们用心用情,深耕教学教研,给我市高中语文教研带来蓬勃气象。
以“语用学习为取向”的语文课评价
本次市级教研圆满结束,授学者、听学者、评课者皆收获颇丰。2024届高一语文组必将秉承贵阳一中“敬业尽职,精益求精”的教风,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韧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姿态,共学同研,上下求索,助力新课改,践行新课堂。潜心打造新课改高效课堂,力求字字珠玑、句句妙言、课课精彩、堂堂锦绣。
课改之“道”,道阻且长。教学之“道”,古今贯通,善假于物,取他山之石,攻己之玉。相与砥砺,笃行可助远航!
撰稿:2024届高一语文组
图片:2024届高一语文组
审稿:赵楠 蒋娟娟 顾睿 谢龙富
编辑:李游佳
审核:张周全
上一篇:“全省普通高中教师工作管理者高级研修班”莅临贵阳一中考察参观
下一篇:贵州省曾强名师工作室参加台江县开展送教送培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