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落实“三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育人价值,促进一线教师们的专业成长,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贵阳市化学教研《选择性必修2》课堂教学观摩及研讨活动于4月10日在贵阳一中举行。本次教研活动由贵阳一中高二化学备课组组长杨顺利老师主持,活动内容分为专题讲座、课堂观摩、说·评·议课三个部分,全市化学教师全程参加,贵阳市教研员孙序琼老师全程参与指导。
活动开始,贵阳一中文静老师带来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学习任务单设计——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物质结构与性质〉为例》专题讲座,文静老师将学习任务单和传统学案进行对比,提出设计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学习任务单的重要价值及其开发设计的“七步法”:提炼大概念、明确教学目标、设计任务结构与内容、制定评价标准、撰写学习任务单、实际使用及收集反馈与迭代。
在开发和设计学习任务单的过程中文静老师还提出了具体的设计策略,如设计任务结构与内容时的“三关注”、撰写学习任务单时的“三承载”以及制定评价方式时的“三评价”,同时展示和分析了具体的学习任务单设计案例和教学案例,并对使用了学习任务单和未使用学习任务单的班级进行了成绩对比反馈和分析,印证了大单元学习任务单对帮助学生理解《选择性必修2》中复杂抽象知识的有效性,给在座的老师们就《选择性必修2》的教学探索提供了一些可参考的思路。
第二阶段由贵阳一中张晓星老师带来《分子的空间结构与杂化轨道》的课堂教学,张晓星老师以分子小镇中形象预测社区、分子塑造社区、休闲畅聊社区和未来畅想社区为背景,以甲醛分子作为研究对象,从为甲醛分子设计“身份证”入手,到为甲醛分子解决疑惑,逐步带领同学们复习化学用语、杂化轨道和价层电子互斥理论等重点知识,在解决情境问题的过程中带领学生逐步梳理和总结确定分子空间构型的方法、影响键角的因素、确定中心原子杂化方式的方法与技巧,最后利用总结的规律和方法,带领同学们分析牛津大学2019年“指环王”的研究成果并畅想未来。本节课充分体现用情境承载课堂,用课堂拓宽视野,用复习落实素养,此外教学过程多媒体和AI技术的充分应用,也让课堂更加精彩纷呈。
第二堂课是由省实验中学曾桢老师带来的《分子结构与性质复习》,两堂课为同课异构,虽说教学内容一致,但切入点的不同也使课堂各有千秋,这也是同课异构的魅力所在。曾桢老师选取了水分子这个研究对象贯穿整个教学,实现知识线、情景线和素养线的三线统一,将课堂分为四个环节:水分子的形成、判断水的结构、描述水的结构、解释水的极性,在每个环节中分别实现杂化轨道理论、VSEPR模型理论、键角大小的影响因素、键极性与分子极性知识点的复习,深入浅出,层层递进,课堂中选取的习题也十分具有讨论价值,让学生的思维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本节复习课中再次得到培养和锻炼。
春风“化”雨,学以致用。两位老师的课堂都十分生动精彩,无论是重难点的把握还是教学节奏的把控都十分精准,让在座的老师们都受益匪浅。课后两位老师分别从教材分析、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过程和教学思路等方面进行了说课,由贵阳八中的李航老师进行评课。
李航老师评价道,张晓星老师的复习课无论是知识量还是思维度都很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进行碰撞,应用能力、迁移能力和分析能力都得到很有效的提升;曾桢老师的课堂以“水为180°键角”开头并以此结尾,实现了首尾呼应,以水分子为研究对象和线索展开整个课堂,强化了学生对于杂化理论和VSEPR理论的理解并在练习中进一步提升和拔高。
活动最后,贵阳市教科所孙序琼老师进行了总结,高二阶段的课时很紧张,教学内容很多,对接高考的要求也很高,因此研究如何设计更加高效、更加有效的复习课是十分重要的。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复习课课堂虽切入点不同但都精彩纷呈,都很好的呈现了VSEPR模型对空间轨道的预测和杂化轨道理论对空间结构的解释,两位老师利用不同的情境载体对重难点知识进行了大概要的梳理,都有优质复习课的共性,都实现了回顾基础、构建模型、总结方法、提升思维、能力应用、拔高难度和链接高考的功能。今天这两堂课也提醒了我们设计大单元复习课的重要价值,为我们未来进入高三一轮复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而这样以大情境为线索设计复习课的方法也为我们未来进行复习课的开发和设计提供了很好的设计思路。
通过本次市化学教研活动,为全市高二化学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讨论平台,让老师们就《选择性必修2》这本大家都比较陌生的教材从教学方式、教学结构、复习策略及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讨,都获益颇丰。“教”学路漫漫,“研”途皆风景,知之愈明,行之愈笃,相信全体化学教师也会继续满怀热情,大胆创新,在教学专业化的路上继续砥砺前行。
撰稿|金应梅
图片|王智立
编辑|周嵘林
一审|杨顺利
二审|赵爽
三审|巩国忠 谭美金
上一篇:深耕课题展成效,中期交流赋新能
下一篇:有关新高考!78所高校在百年一中展开一场筑梦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