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一中语文组 赵楠
有人说:语文教育之美,美在不计辛勤一砚寒,只待桃熟流丹;有人说:语文教育之美,美在润如春雨,柔若夏霭,静如秋叶,严似冬来。而我认为,语文教育之美,美在守正,美在唤醒,美在立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追溯“美”的历程,深切感受语文教育之美。
“美”,正如她最初的模样,雕刻于甲骨之上,其古字形像一个戴着头饰站立的人。她,是从幽远的历史长廊款款走来的昭君,端庄沉稳,仪态万方。环佩叮当里,我们恍惚听见如叹息般的驼铃,却也洞见她远走朔漠心向大汉的决绝。语文教育之美,美在引人遐思,墨香四溢、撇捺之间,能窥心性,或娟秀内敛,或苍劲有力,或俊逸飞扬,或气定神闲。中国汉字的方正稳健,捍卫并守护着中国文化的纯净。
“美”,随历史洪流不断演进,撰写于铜鼎之上,承乱世春秋,续百家争鸣,启大秦帝国。纵横捭阖的张仪、苏秦,战场争锋的廉颇、李牧,政治斡旋的春申、孟尝……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成语和典故。“美”,是深埋心底熊熊燃烧的火焰,是滚烫的字句,灼烧锻造并锤炼,擦亮夜空。语文教育之美,美在信手拈来,就是一段沉甸甸的黄金岁月;语文教育之美,美在采撷一个平常的字眼,就能点燃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语文教育之美,美在从牙牙学语、识文断字之时,就在唤醒潜藏心中的风雷,唤醒涌动于血脉中的激浪。
《易·坤卦》有言:“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诗经·周南·关雎序》如是说:“美教化,移风俗。”“美”,是哲学里一个严肃的命题,海纳百川,却又摈弃丑与恶。语文教育之美,美在催发善念,塑造人格,涵咏性灵,培植生命的厚度。美的教育,是一种向美而生、以美化人的理想。
还记得那一天,九月里一个平淡无奇的清晨,徐徐微风轻拂而过,掀动着薄薄纸张上跃动的惊喜。《红烛》《百合花》触动的情思,在稚嫩的笔端绽放:“生命价值的实现,不仅仅依靠生命延续的长度;青春价值的实现,也不仅仅只有奋斗的途径,它还可以在燃烧自我中升华,在灰飞烟灭里为后继者铺平胜利的道路……生命即使逝去,也绝不一定等同于失去所有价值。”仍记得那一晚,毕业前夕最后一次晚自习,我们感动于佩戴“不用让座”胸牌的硬核大爷,振奋于祖国的强盛发展,我们歌唱着“我和我的祖国”,我们的眼里蓄满了激动的泪水,我们的胸中激荡着奋进的伟力。语文之美,经得起端详,耐得住推敲,需要你咂摸,等待你探寻,期待你发现。
今天,在这万象更新的时代,“美”,还将跟随时代的步伐,继续演进,变化无穷,演绎百态。语文教育,面对今天的时代格局,也将更真诚的回答这个严肃的命题:我们在培养怎样的人,为谁培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信,语文教育之美,美在守正,守浩然之气;美在唤醒,唤时代风尚;美在立德,立大美之德,润泽每一个生命,人性向善,人格向上,人品向好。
编辑:李游佳
审稿:赵爽
审核:曾强
上一篇:【学科之美】通用技术:在设计加工中领悟勤美劳育
下一篇:【“双新”实施】历史:向阳而生,成为最好的自己